设计美好学校 共创美好教育

DESIGN FOR EXCELLENT SCHOOLS &

CREATE FOR BRILLIANT EDUCATION

动向

TREND

锦连环“教育3.0+品牌识别”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发布

返回
添加时间:2016-12-16
2016年12月15号,一场关于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公益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。
 
 
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,中国教育智库网·校长派承办,以“成为改变的力量”为主题,围绕着核心素养、未来教育、学习与创新、校园文化等命题展开。
 
 
会议上名家云集,众多专家、学者、校长关于教育创新的分享与报告,让来自全国各地近两千名校长、骨干教师近距离感受到了改变的力量。
 
 
顾明远: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,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,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
改变之声: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“反思教育:向‘全球共同利益’的理念转变”,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:强调人文主义、强调集体利益、强调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化。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,把课程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。
 
陈锋: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
改变之声:教育的竞争已变成全球化的竞争,中国需要积极的力量,带来思想的转变,通过思维世界要素的高度聚集,构成新的思维世界,推动教育的变革。
 
王殿军: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
改变之声: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,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,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过程中呢?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对学校清晰而准确的定位,对学校战略发展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,能够带领团队一起努力实践并实现它们。
 
朱建民: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
改变之声:办教育说到底就是在办文化。教育的目的是生命、生活、生长!好的学校,是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生活、提供生命价值的地方。
 
于伟: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
改变之声:儿童是哲学家、艺术家和梦想家,儿童教育应当是“率性教育”,就是要保护天性、尊重个性、培养社会性。
 
肖远骑: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,华夏幸福教育总顾问、总督导
改变之声: 在后互联网时代,没有一流的文化,一流的科教,就永远进入不了世界发达国家。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,要求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。
 
王迦锦:锦连环创始人、创意总监
改变之声:文化强国必然是文化品牌的强国。教育的发展需要远见和策略,校长急需补上品牌课 。希望“教育3.0+品牌识别”助力现代教育变革。
 
发声:教育需要策略和远见
那么,改变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?
会议上,顾老指出,教育要强调人文主义精神;朱建民校长也认为,办教育说到底就是办文化。文化制约着教育观念、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的内容,同时教育也在选择、传递、传播、创造和更新文化。教育更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。
 
 
我们一直都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,然而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差异、有系统,要形成鲜明的识别。品与牌的分离,让校园文化的品质与气质匹配错位、力量分散。那么什么是系统的文化建设呢?哈佛大学给出了优秀的答案。
 
哈佛大学的标志于1643年问世,经过几度设计,升级为目前具有鲜明而简约风格的识别符号。这个标志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?盾形、红色与理念的呈现——校训“真理”。而哈佛大学所有二级院校的标志,都严格遵循总标志的这三个基本特征,然后再根据各院系特色进行创新。理念识别统一,形状识别统一,色彩识别统一,我们可以从品牌识别的层面,看到哈佛大学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,以及遵循规则之下的创新。
 
 
锦连环认为,对于学校来说,讲究教育的策略和远见,可以推动文化的发生、发展和壮大,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工程。
这项工程,可以借力于品牌识别。
 
发布:教育3.0+品牌识别
品牌有多重要?在现代社会,很多时候的竞争,都是品牌的竞争,对于教育品牌来说同样如此。生源选择、资源倾斜、政策扶持、师资对比、口碑影响……等等,竞争无处不在。如何进行教育创新?如何让受众认识你、喜欢你、选择你、跟随你?锦连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——
教育3.0+品牌识别。
 
 
我们知道,教育1.0是农业社会背景下,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;教育2.0是工业社会背景下,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;教育3.0是信息社会背景下,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。但是,在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今天,教育品牌与教育内容、教育环境、教育模式同等重要。
 
那我们如何通过教育品牌来体现学校文化呢?在锦连环,把品牌识别划分为理念识别、视觉识别、行为识别三个模块,并与学校文化中的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物质文化、行为文化进行一一对应,化无形为有形,化有形为可执行,让学校文化拥有品牌归属:理念识别对应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,解决的是“我是谁”的问题;视觉识别对应着物质文化,解决的是“长啥样”的问题;行为识别对应着行为文化,解决的是“做什么”的问题。
 
 
锦连环提倡的“教育3.0+品牌识别”,通过“学校特色定位、教育品牌设计、校园文化建设”三个模块,在教育3.0的基础上,加入理念识别、视觉识别、行为识别,以识别建构品牌形象,以形象彰显文化力量。
 
 
发生:教育3.0+,让品质与气质融合
品牌分为“品”和”牌“,分别对应着教育的品质和气质。如果说品牌就是品质与气质的融合,那么识别就是让这种融合绽放出耀眼的光彩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也一定不会有两座相同的学校。教育3.0+品牌识别,就是各美其美,绽放优势,雕刻心智,让改变发生。
 
理念识别:学校特色定位
根据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、历史沿革、文化传承、资源优势、社会公众需求等方面,梳理校园文化、整合校园资源、凝结核心理念、定位学校特色,打造品牌基因,构建学校的根和魂。
 
视觉识别:教育品牌设计
以聚焦的特色定位为方向,构建专属且鲜明的品牌形象系统,内容涵盖品牌视觉识别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大部分。其中基础系统设计是教育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部分,包括校标、校训、标准字、标准色、辅助图形、吉祥物等部分;应用系统设计是教育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延展部分,包括事务系统、宣传系统、网络系统、服饰系统、导视系统、再生系统等应用系列。系统的品牌设计才能生长出完整的叶、花、果。
 
行为识别:校园文化建设
校园文化重在建设,包括但不局限于品牌环境、雕塑景观、走廊文化、特色教室、品牌活动、庆典仪式、信息宣传等等。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、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,使学校的每一个载体、每一段成长都成为教育的现场、文化的道场,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。
 
毋庸置疑,中国的教育历来都是追求品质的,这一点我们在很多学校都能体会得到。但是在坚守品质的过程中,往往忽略了气质的塑造。那么气质是什么呢?是理念识别、视觉识别、行为识别的集中体现,是我们最终的、相对稳定的思想、意识和习惯。那么,我们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哈佛大学的网站首页一直以来就坚守着“理念识别统一、形状识别统一、色彩识别统一”了。
 
 
发愿:文化强国一定是文化品牌的强国
文化是什么?梁漱溟先生说,文化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。文化唯有爱才会用,唯有用才有创新,才有改变。让文化更立体、更丰满、更鲜活,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。
当这只老鹰站在红蓝星条旗前虎视耽耽地看着我们时,我们可以深刻感受眼神中流露出的自信和强大。这份自信和强大,源自于它背后无数的品牌和这些品牌支持的企业,包括学校!
 
 
我们有理由相信,文化强国,必然是文化品牌的强国。教育3.0+品牌识别,助力我们树立理念识别、创新视觉识别、夯实行为识别,成为真正改变的力量,去培育卓越的民族教育品牌,助力中国站在世界品牌之巅,实现文化强国之梦。
 
 
 
 
 
 
返回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