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美好学校 共创美好教育

DESIGN FOR EXCELLENT SCHOOLS &

CREATE FOR BRILLIANT EDUCATION

动向

TREND

徽上镌华章——徽章上的美好教育

返回
添加时间:2020-11-28 来源:锦连环
一方天地
也能蕴藏博大
内外兼修
镌刻百年风华 
 
 
清末,西学东渐,中国废科举、办新学,开启教育改革之路。大量新式学堂应运而生,学校徽章也从此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。它们种类丰富:包括校徽、证章、身份徽章、纪念徽章、奖励徽章等。它们功能多元:可以代言学校、辨识人员身份、纪念重大时刻,也可以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风格。
 
对于一所学校而言,口耳传播的是名,视觉传播的是形。形与名,有无相成,构成学校最基本的文化符号。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视觉形象符号之一,学校徽章将学校的理念、气质、理想抱负凝聚在方寸间,为学校文化和中国教育镌铸锦绣华章,也为我们今天的徽章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。
 
徽形:外形之美
徽章,演绎着千姿。
很多人对于学校徽章的最深印象,大概是中国的圆形徽、西方的盾形徽。其实在历史上,学校徽章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,出现过圆形、盾形、正方形、长圆形、木铎形、三角形、十八边形等各种形制,可谓是百花齐放、各有千秋。民国独具特色的三角形、近现代的长条形和圆形,这些典型形状,既是风格的写照,也是时代的印记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
中国教育会1915年奖章
云南大学1938年校徽
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24年校徽
 
波利亚外国语学校的校徽,以盾为形,以数演绎。盾形,是学校“外国语”属性的象征;“数智”环绕,是波利亚“未来学校”特质的传达;从“0”到“1”,从无到有,未来从此有数,是学校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许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徽章
 
石景山社区学院的校徽,以石为形,垒石成景。石,是石景山之石,是品牌之识。从基石、彩石再到金石,代表大学课程的结构,更是对终身教育的不断追求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徽章
 
徽纹:符号之美
徽章,承载着符号。
徽章上有特定的文化符号。德国人类文化学哲学家卡西尔认为,人是符号的动物,人发明和运用各种符号创造出一个“符号宇宙”,在此过程中,建立起人之为人的“主体性”。将文化符号融入徽章中,这样的设计理念早已存在:清末的徽章上经常可以看到“龙”,空军院校会以“鹰”作为其代表图案,“十”字则往往见诸于医学学校徽章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
(清末)北洋女师师范学堂校徽
1943年空军参谋学校银质纪念章
1949年东南医学院迁校纪念章
 
“?”,是全世界通用的标点符号。学而思以“?”之形,聚焦能力的培养;以“?”之精神,探索未来的方向;将“?”之符号,注册成知识产权,沉淀成文化资产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学而思徽章
 
育鹰小学,名含鹰,形为鹰。形名相合,用鹰的符号,彰显“鹰才”的气质,也内涵了学校的军队渊源与爱国传统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徽章
 
徽韵:内涵之美
徽章,传递着气质。
形,是外在之美,韵,则是内在之美。学校徽章,不仅是学校名称的代言,也是学校文化与气质的代“颜”。不同特色的学校,往往以徽章彰显其专业属性或文化气质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
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0年前后证章
(民国)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纪念章
北京师范大学1935年校徽 
 
恩济里幼儿园的校徽,以红蓝为色,以EK为名,以方圆为形,演绎“从初色到出色”的教育。蓝与黄,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;EK是幼儿园名称的英文简称;方与圆,是基本的形状,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规矩。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海淀区恩济里幼儿园徽章
 
大峪中学的校徽,以“峪”化山谷,将大山谷的文化基因与盎然生趣融入其中,含大山谷之名、蕴大山谷之色,筑“山谷相生、自然天成”之境。从“峪”到山谷,是形与名的关联。从“大峪”到“大山谷”文化,是场和景的建构。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大峪中学徽章
 
徽技:技艺之美
徽章,凝聚着艺术。
除了形状外,徽章在材质、工艺上也有着丰富的可能性。在学校徽章诞生的初期,教育仍是少数人的专利。传统徽章在制作上往往较为精良,采用银、铜、珐琅等材质,设计上则使用冲银、鎏金、浮雕等传统工艺。
从左到右依此为:
复旦大学1929年银质校徽
武汉大学1930年银质校徽,“武大”两字为闻一多先生设计
北京师范大学1924年铜质校徽 
 
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更加普及的今天,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徽章在材质、工艺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。比如,铜、铁、锌合金、不锈钢、亚克力、PVC、马口铁等材质,冲压、仿珐琅、压铸、烤漆、滴胶、PVC印刷、马口铁印刷等工艺,可以满足不同功能、不同预算的徽章制作需求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徽章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徽章
 
徽用:功能之美
徽章不仅是学校的形象名片,也有着丰富的功能。比如可以区分师生身份、纪念学校大事记、奖励优秀等。
身份区分
徽章,昭示着身份。
有的学校徽章在色彩、图案或是形状设计上有所区分,以彰显佩戴者的不同身份。区分教师和学生身份的徽章,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。在军事类学校,当时还有学员徽章和教职员徽章的区分。
▲  同济大学1946年证章
 
▲  云南大学1947年证章
 
▲  陆军大学1935-1945年证章
 
▲  中山大学1926年证章
 
农科院附小的学生徽章是白底五色麦穗,象征着新鲜、朝气、五彩,寓意着快乐生活;教师徽章则是蓝底金色麦穗,象征着积淀与成熟,也意味着温暖博学,气质上更庄重沉稳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师生徽章
 
身份角色的赋予,是集体认同感的增强,也是责任感的自我警醒。同中有异,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多元以及对每个群体的关怀;异中有同,则彰显的是学校整体理念和文化的统一。
节庆纪念
徽章,记录着历史。
徽章记录着学校走过的历程,也往往是学校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。很多民国时期的周年纪念徽章、毕业徽章流传至今,让今人有幸得以一瞥当年的学校风采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
(清末)直隶法政学堂一周年纪念章
1935年复旦大学30周年及毕业纪念章
1935年湖南大学毕业纪念章
(民国)东吴大学 30周年校庆及毕业纪念章
 
2018年,创建于1948年的农大附小,以“浓情浓趣浓文化”彰显七十年的厚重,用一枚小小的徽章为70年的文化坚守与教育美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欢快舞动的“农”字,一撇一捺间,光彩流动、“农”情四溢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70周年徽章
 
北师大实验小学50周年庆典以“和风满园”为主题。纪念徽章的设计,以四色回形图案代表着转动的风车,以梦幻的色彩传递着成长的喜悦。数字与图形的组合虚实相生、五彩成趣,在学校历史上写下斑斓的诗篇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50周年庆典徽章
 
时光荏苒,沧海桑田。纪念徽章让时间的流逝有了形象的记忆。多年以后,蓦然回首,一方小小的徽章上,凝聚的是走过的辉煌、沉淀的是浓郁的思念、寄寓的是美好的祝愿。
荣誉表彰
徽章,彰显着荣耀。
如果我们翻开中国学校徽章史,会发现很多极具设计感的奖励徽章。比如,北京大学的前身——京师大学堂1906年体育运动会的奖章设计颇为精美:图为双龙戏珠,篆文“京师大学堂”,材质为铜珐琅。暨南大学1946年的奖学纪念章、京师译学馆1907年第一届运动会的奖章、辅仁学社暑假作品奖章等也都十分精致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
京师大学堂1906年体育运动会奖章
暨南大学1946年奖学纪念章
京师译学馆1907年第一届运动会奖章
辅仁学社暑假作品奖章
 
拿破仑说:“给我足够的勋章,我可以征服世界。”显然,学校的荣誉勋章不是为了征服,而是为了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肯定,激发他们内在的主动性,从优秀走向更优秀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荣誉勋章
 
徽忆:传承之美
徽章,传承着文脉。
学校徽章的历史,是一部学校成长史,也是一部中国教育变迁史。至今,有些学校依旧传承着以前的徽章设计元素。例如,北京大学的校徽中,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的“北大”二字一直沿用至今;浙江大学的校徽中,保留了其精神图腾求是鹰;南开大学的校徽,则延续了以前的八角形图案。
 
 
作为首批北京市“百年学校”,灯市口小学在其1929年出版的学校年刊中,就已经出现了校徽、校旗。今天的校徽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升级,优其形色,美其气质,承继其符号,传承其精神。盾之形、“Y”之图案、红黄蓝之色,彰显着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教育初心,传递着“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”的教育理念。
 
▲  锦连环案例: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徽章
 
学校文化的传承,是其精神和理念的延续,也是其品牌形象的传承。在今天,学校徽章不仅仅是学校的文化符号与形象代言,更是要获得知识产权注册的文化资产,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。
 
教育,丰富了徽章的魅力。
徽章,成就了教育的美好。
一枚枚徽章,是中国教育百年变迁的缩影,
也是民族复兴之路的写照。
它们在动荡的年代,
记载着教育前辈们对未来出路的上下求索。
它们在和平的年代,
展现着新一代教育人对民族复兴的自觉担当。
 
 
展览推荐
展览名称:恰同学少年——校徽上的大学记忆
展览时间:2020年7月30日—12月15日
展览地点:中国园林博物馆三号临展厅
主办单位:中国园林博物馆
协办单位:北京联合大学
 
 
 
返回
分享到: